返回一览

常春藤无痛分娩基层行一周年随笔(之一)
2019-08-16 14:11:21

题记: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惟行动难能可贵!在梦想与信念之间,惟坚持值得推崇!”——谨以此文,敬献给我的专家小分队(曲元、包菊、章小维、孙伟杰、赫英东、詹瑞玺、刘军、包艾荣、唐松江、吴桂清、斯琴托亚)、联盟秘书处(吴永波、王敬民、贾喆、肖飞、袁同真、吴穷等)、执着追随的志愿者(卢薇薇、许万利、刘珏)以及为此项目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所有参与者。

今天是周日,很难得休闲在家的时候。立秋以来,京城的气温已经有所下降。接连不断地几场降雨,似乎让夏日的骄阳有了几分收敛,给生活在帝都的人们带来了丝丝清凉。

早上起来,望着窗外飘忽不定的乌云,思考着如何度过这一天的闲暇时光。收拾房间是十分必要的!“ 简约生活”一直是我崇尚的理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一直是我信奉的人生准则,为此,我的生活起居一直十分的简单,加之近期又有了控制体重的想法,连带着对美食也收敛起兴趣与渴望。似乎除了日常工作,就只剩下投身联盟公益事业这件事。先生每天看着我回到家兴高采烈的样子,对我的宠爱又增加了几分,让我更加义无反顾地做公益、献爱心、走基层、永向前!

自从去年8月11日,联盟的大型公益项目——“常春藤无痛分娩基层行”启动以来,短短一年的时间,在社会各界人士、爱心企业、联盟秘书处、专家团队和当地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基层行活动如火如荼、一发而不可收,远远超出了原计划每两个月走一个城市的预期,而且,场面的火爆亦超出想象!

就如今年7月6日基层行第十站在青海西宁时,预约180人的参会名额很快报满之后,会议当天竟然又从四海八荒匆匆赶来了80人,让会议的组织者措手不及、惊叹万分之际,又有几分“小确幸”,赶紧在会场边缘增加“小板凳”、通知后勤保障部门增加中午的快餐数量,以保证这些远道而来、真诚无比的学员能够取得“真经”,并“饱腹、饱脑”而归!

至今为止,基层行小分队的足迹已经遍及祖国大江南北,走过了七省11站,为千余名医务工作者送去了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且此项目反响十分强烈,受到所到地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领导层的大力称赞!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是今年3月16日基层行第五站走进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其医院学会会长尹赤林在开幕式致辞时对大家提出的要求,并希望把内蒙古自治区办成“全国分娩镇痛示范区”。领导的厚望、百姓的需求、专家的精神,汇聚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让我们在“健康中国”的康庄大道上,高举着我们基层行的旗帜,所向披靡、奋勇前进!

回想着去年6月份(项目开始设计之前),我们医院麻醉科曲元老师跟我表达了,想借助联盟的平台,把我们医院已经成熟开展18年的“分娩镇痛医护培训模式”,由千篇一律地“请进来”改变为“请进来”再加上“走出去”之后,我非常欣喜且由衷地赞赏曲老师的想法,因为她的这个计划完全符合我们北医“为教育而生,以育人为本”的宗旨,也符合联盟“立足尖端,帮扶基层”的一贯原则。电话沟通后,立即得到了联盟永波主席和敬民秘书长的支持和肯定。

从项目文本的起草、纲领的制定、预期目标的确立等等,联盟秘书处的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伏案疾书,几易其稿并反复推敲,最终形成了向社会发布的版本。

“‘普及无痛分娩,助力健康中国’常春藤促进自然分娩公益项目”,就这样应运而生,也完全契合国家加强妇幼卫生工作、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大政方针!十分感谢曲元老师的大爱无疆和无私奉献精神,把她积淀了20余年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参会的学员,希望他们都能够复制“北大医院模式”,不要再浪费时间去探索,少走弯路、多去实践,少出并发症、更多地惠及当地孕产妇及其家庭。更感谢专家小分队、秘书处项目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一路追随,大家在项目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为团队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发挥着“螺丝钉”精神,定位准确、团结协作、互敬互爱、斗志昂扬地朝着项目目标努力。

每一站培训活动的成功举办,都离不开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承办机构的麻醉科和妇产科工作人员。与以往其它项目不同,分娩镇痛这一技术的实施,需要妇产科与麻醉科的通力协作,就像曲元老师在每次讲课中所形容的两个科室的关系——“夫妻”“鸳鸯”“情侣”等等,如果两个科室的关系协调不好,无痛分娩工作不可能顺畅地开展下去。为此,我们每到一处,都坚决地要求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和医院领导,要旗帜鲜明地支持这次活动和这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医务人员有信心和勇气来做这件事。技术层面的难度系数不大,关键是人的因素,普及知识、更新理念、传授知识、增加信心,做好相关人员的沟通,分娩镇痛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日可待!

(未完待续)

常春藤无痛分娩基层行专家组  尹玲 

写于 2019年8月11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