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览

勇攀“心高度”开启新征程 ——写在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打造心血管中心进军高难度心脏手术1周年之际
2017-05-09 07:51:00

编者按:自2016年3月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与广元市卫计委、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医疗技术合作以来,已经一年有余,这一年常春藤之花开在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在广元大地,开在广元人民的心中。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3月18日,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来佳讯:该院与北京常春藤高端医学联盟项目合作1年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已成功为109名心脏病人实施了心脏外科手术,为1129名心脏病人实施了心脏介入手术,广元及周边地区的心脏病人足不出户在家门口享受到了高端医疗,极大地提升了广元医疗技术水平,节省了心脏病患者就医费用支出,走出了“搭建平台、柔性引进”高端医学人才的成功之路,开启广元进军高难度心脏手术新征程。

 

在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专家的带领下,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手术量、手术种类、麻醉与体外循环技术、危急重症治疗经验实现了四大突破,多项手术填补区域空白,创下区域之最,完成的71例大型高难度心脏外科手术和介入手术中,年龄最小的手术患者2岁,最大患者75岁,体重最轻者5kg,最重者85kg。主动脉瓣置换+冠脉搭桥术等大型高难度手术填补了区域空白,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手术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常春藤联盟李巅远教授为心脏病患者进行术后复查

 

高端医学人才扎根本土结硕果

 “感谢您们所有的医生,感谢北京的专家,孩子回家后又可以上学了……”3月中旬, 12岁的先心病男孩贾宇(化名)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术后复查,当专家告知孩子心脏功能恢复正常时,贾宇父母顿时满脸的喜悦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贾宇家住广元市昭化区。6年前,因感冒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异常症状,经广元、成都多家医院检查,孩子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囿于家庭拿不出数万元的手术费用,孩子的病情一拖又是6年。

 

去年8月,孩子病情加重,送入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经彩超、CT等检查显示:主动脉弓峡部缩窄、直径仅0.5cm,心室增大,动脉导管未闭,大血管水平左向右分流。

 

父母得知现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心脏病,不仅有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专家做技术指导,而且治疗费、住院费、交通费等各种花销也相对很低,家长决定立即为孩子手术。9月18日,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北京专家同台手术,成功为孩子实施了主动脉缩窄切除、主动脉端端吻合、动脉导管闭合术。 

 

 “要不是家乡有这么好的医疗技术,孩子的病还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在家门口就能治好这么严重的心脏病,孩子的父母对家乡快速提升的医疗水平发出由衷的感慨。

 

“孩子的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如果选择在外地治疗,费用相对要高出很多。”据市第一人民医院主刀医生介绍,贾宇的手术难度大,广元开展此类手术尚属首次,同时也为广元开展此类手术积累了成功经验。孩子能在广元得到治疗,更得益于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专家团队的倾力带教,为广元培养了一支掌握高端技术的本土人才。

 

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专家团队入驻广元,是市第一人民医院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创新驱动”“人才强市”“引力引智”人才战略结出的硕果,加快“健康广元”建设、推动广元高端医学人才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促进了中国生态旅游康养名市建设。

 

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三五”以来,该院在建设一流现代化三甲综合医院进程中,高度重视三甲综合医院发展定位,积极响应市委柔性引进人才和精准扶贫号召,紧抓机遇,精心组织,与北京常春藤联盟紧密合作,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危急重症救治能力,着力改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民生问题,助力脱贫攻坚,让广元人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国内高端的医疗服务。

 

2016年3月19日,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项目正式启动后,该院特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医院外科李巅远教授为心脏中心主任,组建了来自北京的心血管病强大专家团队,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管理、服务等优势,加强人才培养和高难度心脏手术开展。

 

一年来,常春藤的专家们视广元为第二故乡,把广元的学科当成自己的学科,把广元这座城市当做自己的家乡,把广元的同道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毫无保留技术带教、知识传授,专家团队每月2周定期到广元工作2-3个工作日,采取现场面对面教学、查房、门诊、病案讨论、术前讨论、手把手带教手术、术后管理、围手术期病员管理、学术讲座等指导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和合作,一年中,专家团队142人次先后在广元工作257个工作日,为市第一人民医院培训医护人员达1460人次。

 

人才技术方面,全套引进阜外医院的人才培养经验,由阜外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李巅远牵头,包括麻醉科、体外循环科、术后恢复室,心内科冠心病组,心律失常治疗组,放射科造影导管等医生作为技术支持和针对性地对市第一人民医院相关科室进行人员培养,技术帮带。

 

 一年来,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心脏内科、麻醉体外循环、超声检查、心脏重症、介入治疗等11位专业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得到培养,组建了心脏内科、心脏外科、麻醉体外循环、重症医学、心脏介入等11个专业团队,促进了心血管专业本土技术团队快速成长,特别是心脏内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功能科食道超声检查、重症监护室等相关科室诊治水平得到大力提升。

 

一年来,通过规范流程、强化制度建设、完善技术标准,按照人才培养的标准制定的技术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让诊治更规范、更有效,为科学、精准治疗打下基础。

 

北京、广元两地专家开展教学查房、疑难危重病例讨论

 

技术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伴随着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技术团队的不断磨合与历练,广元及周边地区越来越多的高难度心脏手术得以开展,高难度心脏疾病被攻克,新技术得到应用,广元与北京高端医疗水平的差距日渐缩短,为川陕甘结合部许多危重心脏病患者甚至一些长达20年之久的老病号带来了生的希望。

 

一个即将陨落的生命迎来新生

去年5月,北京常春藤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合作2个月后,患心脏病长达20年之久、原本以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没有几天活头”的张女士迎来生命的曙光,人生出现戏剧般翻转:

20年前,张女士被查出患有心脏疾病,其心脏比正常人大出2/3,当初因担心手术风险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时至2015年底,她的病情越发严重,不仅动辄气喘、气紧、胸闷、心慌、心跳急促,腿脚无力,而且已经出现肝淤血,肝肿大,腹腔积液。

 

去年4月,家人得知有北京的专家在广元坐诊、手术信息后,立即将她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

 

  “二尖瓣重度狭窄,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少量反流,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双房右室增大,心律失常。”心外科专家检查发现,张女士为风湿性心脏病,病情导致她的心脏比正常人心脏大出70%,占整个胸腔的三分之二以上。病人的心脏功能十分差,肝淤血严重,肝肿大,腹腔积液,如果再不手术,今后再没有治疗机会,而且会因心衰而死亡。

 

 “打开张女士的胸腔后,已经有渗血的迹象,病情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时期。”术后医生回忆说。去年5月初,张女士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成功接受了二尖瓣置换、三尖瓣环成形手术,告别了20多年的病痛折磨。

 

Bentall手术填补广元空白

10年前,梁某突然间断性出现胸部闷痛、胀痛,经医院诊断为升主动脉瘤并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由于技术因素,他选择了保守治疗。

 

 一年前,患者心前区疼痛症状加重,频繁出现心前区胀痛、心跳加速等症状。医院检查发现,其升主动脉内径已由发病初期的不足3cm增大到7.2cm,主动脉壁变薄,主动脉瓣叶增厚,重度关闭不全,左心室明显增大,随时都可能发生血管破裂而危及生命。

 

去年5月,梁某的儿子正在为给父亲治病犯愁时,得知有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专家在广元坐诊、手术后,立即将父亲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经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特聘主任、北京阜外医院心外科专家李巅远检查,诊断为升主动脉窦瘤及升主动脉瘤,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左心增大,二尖瓣反流,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手术操作复杂、风险极大。

 

结合梁某病情,心血管中心专家决定采用Bentall手术为患者治疗。在心外科、麻醉科、手术室、ICU等医护人员通力协作下,经过5个小时的手术,顺利为梁某实施了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瓣置换,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移植术。 

 

如今,患者恢复良好,已能生活自理,还能干一些农活。

 

该例“拆弹”手术的实施,成为我市首例心脏升主动脉血管置换及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移植(Bentall)手术,填补了广元市心外科该类手术技术空白。

 

心外科专家走进巨大心脏病患者家中进行术后回访

 

心脏微创手术省内先进

去年3月,22岁的尧蕾(化名)被查出患有先心病(室缺、三尖瓣大量返流),为避免手术留下巨大疤痕,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外科专家在尧蕾右胸腋下切开一个仅3cm的小切口,采用经右胸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术,为她实施了先心病室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

 

去年10月,7岁的心脏病小女孩刘一佳(化名)被查出患有先心病。当月31日,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食道超声引导下微创心脏手术,为小女孩实施了房缺封堵术,成为我市首例心脏病微创手术受益者。术后第三天,佳佳仅3cm的手术创口已经痊愈。该院心脏病微创手术的成功开展,实现了人们追求心脏手术不“开胸剖腹”的夙愿。

 

去年11月,该院心外科又采用经右胸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相继为36岁的张女士等多位先心病患者实施了心脏病微创手术。既减轻了手术创伤带来的痛苦,也避免了术后疤痕对患者形体的影响。

 

通过北京常春藤联盟1年的帮扶,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不仅开展了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室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等新技术,同时,超声引导下房室缺术、右腋下小切口治疗先心病等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也得以开展,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病人痛苦和手术留下的创伤疤痕,缩短了康复时间,更是将广元心脏外科微创技术的医疗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一年来,市第一人民医院人才得到培养和梯队建设得到加强,技术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医疗安全得到全面增强,人民群众广泛受益,医疗扶贫成效显著,社会影响力迅速扩大。

 

房颤患者接受室射频消融治疗手术

 

危急重症治疗实现质的突破

去年12月31日,来自甘肃省文县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赵女士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经北京阜外专家指导为其进行了Ebstein畸形矫治、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术后,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循环不稳定,并逐渐出现肝肾功能障碍。

 

术后第6天,患者在北京专家远程指挥下送进重症监护室。同时,院内心外科、心内科、肾内科、普外科、输血科等多科专家立即会诊,并给予抗感染、保肝、营养心肌、输血、CRRT治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等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手术切口愈合。今年2月7日,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出院。

 

3月18日,市第一人民医院召开的与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项目合作一周年总结会上,该院心胸外科主任张文林、心血管内科主任邓小军、麻醉科主任王义、重症医学科主任邢朝阳感慨地说,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在常春藤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各项工作开展顺利,不论在病人数量、质量、还是病种、手术难度以及病人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北京阜外医院的标准,制定了标准的技术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并通过规范医疗流程、强化制度建设、完善技术标准,促进了诊治更规范、更有效,使医疗安全得到有力保证,为科学、精准治疗打下基础。

 

   ——心脏外科不仅年手术量突破100例,超过该院开展心脏外科手术35年来历史水平; Bentall手术、食道超声定位下房室缺封堵术、冠脉搭桥+换瓣、小切口下房室缺修补术、二次瓣膜置换术等高难度手术种类、治疗经验有了突破;

 

   ——麻醉科在快通道麻醉、术中放置左房测压管、食道超声诊断仪的临床应用、全程改良超滤用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桥灌注等麻醉与体外循环技术有了很大突破;技术操作流程、麻醉用药流程、体外循环流程、台上护士操作流程、台下巡回流程、器械消毒流程等麻醉、体外循环、护理流程更加规范;麻醉医师、体外循环灌注师、器械护士等人才团队得到培养;

 

    ——重症医学科对重症患者容量管理更为精细,护士对术后患者胃肠营养时间能主动准确把控,对病人的心率、血压等数据的综合分析判断更为准确,肺部物理治疗及呼吸道的管理更为精准,心脏外科术后监护流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呼吸管理及呼吸机使用、营养支持、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心脏功能评估、血流动力学监测、循环支持、肾脏支持技术等得到系统提升;

 

    ——心血管内科对疑难、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水平有明显的进步,在CARTO系统标测下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AMI的急诊PCI手术、先心病介入封堵术等新技术得到开展。 2016年,心血管内科两个病区共完成冠脉造影、PCI支架术、起搏器手术、射频消融术、先心病封堵术、主动脉夹层支架等心脏介入手术1129例,心血管专业的影响力有较大的提升。

 

一年来,技术团队会诊疑难危重病人达888人次,开展复杂心脏手术109例,术后二次开胸手术止血2例(1.8%),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0.9%)死亡率1.8%(项目开展早期),手术成功率、治愈率98.2%,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一年来,该院首次在广元开展的主动脉瓣置换+冠脉搭桥术、 主动脉根部移植、Bentall术等高难度手术,填补了川北片区、川陕甘毗邻地区技术空白;首次开展的手术如超声引导下经胸介入微创房缺封堵术、主动脉夹层介入、肾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的射频消融治疗等,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如今,一支扎根本土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团队正在迅速成长,川陕甘结合部心血管内外科的医疗水平得到快速提升,让广元及周边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端医疗变成现实,同时也为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

 

贫困户先心病患者接受手术

 

贫困病人告别“因病致贫”

57岁的赵女士是一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间歇性心累、胸闷、气紧的病痛折磨她长达18年之久,近4年来反复出现腹水伴下肢水肿。

 

长期以来,赵女士因病无法劳动,家里的一切全落在体弱的丈夫身上,加上孩子读书,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贫困,成为村里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

 

2016年11月,赵女士因病情加重被送进市第一人民医院。

 

经检查显示,赵女士二尖瓣重度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轻度狭窄伴关闭不全,三尖瓣大量返流,双房及右室增大,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心房呈极不规则跳动),入院后,医生为其进行抗感染、输血、改善心功能等术前对症治疗后,2016年12月3日,在李巅远教授的指导下,为其进行了体外循环下二尖瓣、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成功帮助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摆脱了18年的心脏病折磨。如今,赵女士恢复了健康,已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广元是贫困连片区, 全市22万建卡贫困户中,同赵女士一样的“因病致贫”现象严重,成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硬骨头”。为助力广元“医疗卫生扶贫”,实施家门口医疗,造就一支“能看得好病”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北京常春藤专家团队主动参与广元医疗精准扶贫,提高医疗技术,为建卡贫困户减免会诊手术费,降低就医负担,极力帮助他们早日康复,恢复劳动能力。

 

在专家们的帮助下,今年2月,24岁的心脏病患者何建也摆脱了10多年的心脏病困扰。

 

何建是旺苍县天星乡的因病致贫建卡贫困户。11年前,年仅13岁的何建被查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治疗费大概需要10多万元。

 

10多万元对于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农村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为了给何建治病,他的父母起早贪黑地种地、喂猪。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给何建治病的钱还没凑够,5年前父亲查出患有胃癌,为治病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亲戚朋友家也都借了不少的钱,母亲也患有冠心病、严重贫血。

 

精准扶贫实施后,何建一家被列为建卡贫困户。

   

今年1月,何建按照建卡贫困户相关政策,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医,通过绿色就医通道接受了手术治疗。

 

绿色通道是该院特别为建卡贫困患者开通的就医通道。一年来,专家团队主动参与广元医疗精准扶贫,为建卡贫困户减免会诊手术费,已为像赵女士、何建一样的60多位经济困难患者(其中17位精准扶贫对象,每人减少医疗支出近2万元)垫付、减免了80多万元医疗费用,帮助病员康复,恢复劳动能力,有力助推广元的扶贫攻坚工作。

 

随着该院对各类心脏病救治能力的快速提升,过去需要到成都、上海、北京等地大医院住院治疗的病员,如今在 “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国知名专家一流的技术服务,疑难杂症就近得到大专家诊治,大大降低了到外地就医负担。除周边地区患者外,重庆、成都、兰州、西安等大城市的患者也慕名而来治疗和会诊,甚至在北京工作的四川人也回到广元手术。据统计,市外慕名而来的患者占18.5%,省外患者占10.6%,广元医院的辐射面进一步扩大,广元医疗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为生活在川北地区农村的一个个危重心脏病患者带来了生命的曙光。

 

来源:《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