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览

无影灯下呵护生命之“美”——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穆籣教授
2016-09-01 08:15:00

编者按:

 

整形医生是人们眼中神秘的群体,他们被赞誉为“雕塑家”,重塑的不仅是人们的外形,还有更靓丽、更自信的人生。—说到整形,大多数人会想到“割双眼皮”、“隆鼻”等美容手术。那么,整形和美容有什么区别?三甲综合医院的整形医生除了为人们创造“锦上添花”的美丽,他们还肩负着何种“雪中送碳”的使命?本期,我们将带您走近三甲综合医院的整形医生,他们将不再“神秘”。

 

显微镜下,她用比绣花针还细两圈的针,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线,去吻合直径约0.3毫米的微小淋巴管和血管。吻合的时候要非常细致,否则会损伤血管壁,形成血栓,甚至危及性命。将智慧贯穿于精细的手术器械,用过硬技术呵护患者的生命与尊严,这就是整形美容科主任医师穆籣(曾用名:穆兰花)的工作。

 


穆籣教授参加常春藤联盟与英联邦协会举办"筑美丽人生,修世界和平"联谊会

 

为患者“雕塑”一种新的美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的一间普通办公室,穆籣笑容满面地与记者打招呼。办公室左面墙壁一排整齐的书架,放满各类书籍。每天清晨,当阳光投射到书册上,穆籣就立在书架前,陶醉她精心收藏的专著。

 

穆籣51岁了,她身形高挑匀称,一头乌黑卷发盘成髻,笑起来眼里闪着光彩。她认为整形医生的工作与雕塑家很像,每一台手术都是他们倾注爱心创造的“作品”,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先天乳房畸形……面对被病痛折磨或因肢体残缺而自卑的患者,穆籣游刃有余地运用各类手术器械,为患者“雕塑”新的美丽与自信。

 

不少人眼里的“整形”,可能就是开双眼皮、隆鼻等。穆籣指出,美容和整形其实不是一个概念,美容只是整形外科的一部分。整形外科还包括先天畸形矫正、肿瘤切除后、感染后、创伤后、烧伤晚期修复,部位从头颈、胸腹背臀到四肢等。整形不仅仅要修复组织或器官形态上的畸形或缺损,还要恢复和重建其生理功能。

 

整形医生的手术室,各种剪刀、针线一应俱全,旁人乍一看以为到了“裁缝铺”。不但有“针”有“线”,还有高、精、尖的手术显微镜,内窥镜,脉管仪,激光设备,手术机器人……整形医生要“玩转”这些精密仪器,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严格训练。

 

与一般外科医生不同,整形医生还要学习绘画、雕塑、摄影等课程。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可让他们的“雕塑”工作有质的飞跃。譬如摄影,整形医生要明白如何用光、如何取景,以抓取患者的面部特征和神采。

 

穆籣教授和美国整形美容专家同台进行穿支皮瓣乳房再造手术。 

 

外科手术的保驾“外援”

其他医务人员告诉记者,穆籣不仅是“美容大王”,还是其他科室重大手术的得力“外援”——惊心动魄的手术室,只要有穆籣在,主刀医生便没有“创面无法修复”等后顾之忧。

 

乳腺外科的手术室,平均每天会因乳腺癌不得不切掉五到六个乳房。以往患者担心得了癌会要命,通常都会对医生说“切得越干净越心安”,主刀大夫往往担心癌症复发也是“掏得越空越好”。

 

自从有了整形外科医生的技术做保障,乳腺外科医生可以做到更加精确的切除。手术前,穆籣和乳腺外科大夫会商量“患者的局部皮肤、神经血管哪些必须切除,哪些可以保留”。若患者条件允许,切除肿瘤组织的同时,整形医生就可做乳房重造手术,这样患者既治疗了癌症又没“失去”乳房。

 

传统的整形手术方法,很多是“拆东墙补西墙”。穆籣告诉记者,“别人的组织移植面临很多问题,自己组织移植是整形外科主要的手段,这个‘东墙’的医学专业术语叫‘供区’。”

 

找到供区只是第一步,“拆”的技术就更讲究了。“拆”的同时要尽量减少对供区的损伤,接着需要重建血运保证供区成活,继而要塑形。

 

而“游离组织”能否成活,取决于整形医生的血管吻合技术。对此穆籣笑称,在比利时根特大学整形外科读博士后的头半年里,她对25头小型猪进行了吻合血管的实验研究,终于练就了过硬的血管吻合技术。

 

难度较高的当属乳房再造手术,往往需要组织量较大,还要兼顾腋窝缺损、上肢淋巴水肿的防治。通常选择患者腹部组织作为“东墙”来移植,除了能再造出逼真、对称的乳房,还有腰、腹壁塑形的美容效果。同时还要进行神经吻合恢复再造乳房的感觉,淋巴组织移植及静脉-淋巴管移植,以防治淋巴水肿。

 

 

作为整形外科医生,需要在显微镜外科手术中精益求精。整形医生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把这些先进仪器“玩得转”。  

 

这是穆籣教授团队成员所绘制的作品《戴花环的少女》,并附有诗意地阐述:“稚嫩的轮廓,懵懂的眼神和那孩子气的微微撅起的嘴,仿佛林中精灵般单纯美好”。整形外科医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文化修养,绘画、雕塑、形体、摄影等艺术课程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选修课”。

 

  “病人在哪儿,我就在哪儿”

由于整形医生要面对的大多是跨学科、跨专业的挑战,没有固定术式,因此穆籣力求摸到其他学科发展的脉络,用她的知识和创新,解决临床所遇到的难题。

 

曾是知名整形专科医院干得风生水起的整形医生,为何“落户”综合三甲医院创立整形美容科?穆籣坦言,她需要一个有综合实力支持的大平台。专科医院的优势是精而专,但没有乳腺外科,乳腺疾病患者第一时间不会去整形外科,而是去乳腺外科就诊。“病人在哪儿,我就要去哪儿。和乳腺外科合作,能使患者最大受益。”

 

20多年来,关于乳腺癌患者术后修复重建的研究,穆籣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已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推广了她主导研究的“胸廓内动静脉远心端、近心端吻合技术”。

 

她发现早期接触的乳腺癌术后患者中,不少都接受了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及腋窝淋巴清扫及术后的放射治疗,修复时需要大的组织量,但腋窝往往没有可以利用的受区血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穆籣所在团队将传统方法“结扎的胸廓内动静脉远心端”加以利用,最终保证移植组织全部成活,她当场惊叹,“看这吻合完好的血管,多么通透,多么漂亮!”

    

谈及这项技术,穆籣淡淡一笑,流露出身为医者的成就感,“很多人会说中国的乳房再造都是跟别人学的,但是‘远心端、近心端’这种技术是别人跟咱们学的。”经过查新,这项技术无论中文还是英文,穆籣教授团队都是最先发表者。

 

“患者的需求第一,永远挑战自我”,这是穆籣教授团队的宗旨。他们秉持“呵护生命、尊重生命”的原则,迎接每一天看似平常但却是“出版级”的工作。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记者阳叶萍

 

本期人物

工作中的穆籣教授

 

穆籣(穆兰花)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乳房整形与再造、面部整形及年轻化和女性私密整形。原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院长助理、乳房整形再造中心副主任,曾兼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整形外科主任,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主任、整形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

生活中的穆籣教授

 

社会兼职

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学术顾问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乳房整形美容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乳房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乳房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整形外科与功能性外科分会乳房肿瘤整形分会顾问;

中国临床肿瘤协作委员会(CSCO)执行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乳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理事;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美容与再生医学分会副会长;

中国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内窥镜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女性生殖整复分会常务理事;

科技部首批全国整形美容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美国显微重建外科协会(ASRM) 会员;

国际乳房整形再造专家组(GABRs)专家组成员;

国际美容外科协会 (ISAPS)会员;

<Microsurgery> 编委;

<Annuls  Plastic Surgery> 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