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览

永不褪色 巾帼不让须眉
2021-10-08 17:11:00

永不褪色 巾帼不让须眉

—记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 主席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副院长 贾喆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出自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好像是对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主席、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第三医院副院长贾喆的真实写照。

初见她,给人的感觉是外表很柔弱,经过交流,才感觉到她柔弱外表下有一颗强大的心!“年轻时,我们总是向往诗和远方,但是经历了生活才知道,那些在平凡日子里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贾喆如是说道。

贾喆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北京一家部队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工作,毕业9年后担任这家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2014年加入了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历任联盟事业发展部部长、副秘书长,在今年7月份联盟换届选举时,当选第二届联盟主席。她的家在北京。身为女儿,上有七十多岁的父母需要照料;身为妻子,有倾心的爱人需要支持;身为母亲,更有正读高二的儿子需要呵护。在京城,有她也是世人向往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大都市的繁华;在职场上有她非常热爱而又体面的工作;每天早九晚五按时上下班,下班后和家人、战友出游遛弯儿,和亲朋聚会购物;闲暇时还能和“闺蜜”“倾述衷肠”。她本可以在北京继续过这样一种安稳恬淡的生活。但在联盟工作最需要时,为了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她却放弃了安逸,选择了“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毅然决然的来到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她放弃了过去的一切,带着梦想也为了“诗和远方”,挑战自己过去尚未从事过但却更有意义的事业,来到乌兰察布市,来到集宁,为第三医院高质量发展放手一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进从头越。到第三医院后,贾喆担任第三医院副院长,负责领导第三医院护理、外联、健康管理中心、科研教学和联系安排联盟专家到医院出诊等工作;新冠疫苗接种开始后,又分管疫苗接种工作;今年7月份又因为医院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她又领导了医院“第一难”和责任“大如天”的与疫情防控相关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等工作。

尽管从2014年开始,她就在联盟负责基层人才培养项目和联盟事业发展工作。因为工作需要也和全国数家公立医院打过“交道”,甚至深入了解并帮助部分医院指导工作。但是真正角色换位,从一位“幕后”指导指挥者转变为直接管理医院具体工作,她最初确实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但她深知“开弓没有回头箭”。更何况作为社团组织的联盟与政府合作共建共管公立医院,本身就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这次合作共建共管的模式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一名曾在部队服役23年的军人来说,退伍不褪色是她的基本原则。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她依旧保持了“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和百折不挠的军人精神。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会阻挡她前进的脚步,因为“在她面前没困难”,所以来到医院后,她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把曾经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全部用于具体实践工作中。每天她深入科室,了解医院现状,多方倾听,询问医护人员诉求和意见,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在医院自己分管工作的管理方法,也使她在医院领导这个岗位上逐渐的“得心应手”了。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她说刚来医院时,不仅有“万事开头难”的困惑,而且时常会一种“事事难”的感觉。因为一开始,医院改革进行得并不顺利。一是医院广大职工已经习惯了过去的“惯性运行”和粗放式管理;二是尚未看到政府与联盟合作共建共管带来的“希望”;三是更没感受到合作共建共管会给全体员工能带来怎样“红利”,所以对医院进行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有抵触情绪。加上医院业务量也不大,门诊大厅里经常是空空荡荡的。“但是我这个人喜欢挑战、不服输,又觉得事情没有那么复杂。每天早上我7:00左右就来医院了,对医院进行全面了解,因为我有在一线工作经历和经验,更能理解一线医护人员的期望和需求。”在工作中贾喆在领导好自己分管工作的同时,把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参与到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与管理当中,既当好主要领导的参谋与助手,又在群众中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对待具体工作,她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即“说给看”又“带着干,” 她领导的护理、外联、健康管理、疫苗接种等工作一直走在医院各项工作的前面。

今年7月份、8月份,南京、郑州两大城市新冠疫情出现局部反弹且有局部爆发趋势,疫情防控形势骤然紧张升温。她又临危受命直接领导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及和疫情相关的防控工作。

为了把这医院“第一难”和责任“第一大”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做实,她以“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责任感,全身心的抓好此项工作。她重新规范规划了发热门诊流程;强化了预检分诊责任;在抓好、抓实细节上入手,力争不留半点瑕疵。她多次“跑回”北京,向北京做得好的防控医院学习;到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专家和老师学习;把好的经验带回医院并立即应用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她又请北京有经验的专家,到医院对全院进行《非传染病院在新冠防控中的作用》等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更加有声有色和扎扎实实了,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全院职工的一致好评。

人才断层和二级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瓶颈。为了加快对医院的人才培养,贾喆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及自己培养三种方式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一方面尽最大可能选送人员外出学习,先后选送50余名医护人员去北京、西安、黑龙江等地参加培训,并在联盟统一安排下,对部分业务骨干采取导师制模式进行培养,促其“快速”成长;一方面加快引进北京联盟专家来医院出诊,并在出诊过程中对本院医生进行传帮带,努力为医院培养一支带不走、留得住、用得上的高质量医疗队伍;对因工作忙暂时不能送出去学习的,就请专家或安排本院专家自己培养,为今后选送外出学习奠定好基础。她说“医院职工对于医院发展的渴望和努力工作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也很欣慰,他们很多人和我说‘贾院长,我们很多年没有出去培训学习过了,我们是有想进步的、想提高的意愿的,感谢医院给我们这样的机会,我们需要也珍惜这样的机会’”。

第三医院的病人多了,名气大了,医护人员也得到了更多尊重和认可,大家的干劲儿更足了。如今贾喆从门诊大厅走过,随时可以听到患者对三医院的夸赞:如今三医院与以前可是“今非昔比”了,不仅服务态度好,病看的也好,更主要的是有北京的专家当“靠山”,我们看病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第三医院日新月异的变化,有她的辛勤付出,而她的背后是家人的支持和鼓励。2020年8月,贾喆正式来到第三医院工作,这一年,也是她的儿子考上高中的第一年,但是家人却没有让她有一点为难。贾喆说:“我爱人是一名心脏外科医生,平时也非常忙。孩子很懂事,每次我开玩笑说要不妈妈辞职回来照顾你吧,他都说‘不用的,妈妈,你只管安心工作,你就是我的榜样,我不会让你担心的’,孩子学习很努力,从来不用我督促,成绩也不错。”

如今第三医院的管理工作逐步步入正轨,她才放心每周回北京一次。但她回到北京,既不是休假,也不是和亲朋聚会,更不是和“闺蜜”“倾述衷肠”,而是在继续工作。她联系各学科专家,向他们介绍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告诉他们这里老百姓对于高质量医疗的迫切需求,希望并恳请他们来第三医院出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北京专家优秀的医疗资源。

贾喆说“因为联盟的工作经历,我见过很多基层医院的现状,也到过很多偏远地区,对广大人民群众和患者对于高质量医疗资源的迫切需求,我感同身受。也深刻体会到如果你在北京做一名医生,那么确实是很局限的,因为能去北京看病的人是少数,只有把高质量医疗人才引进基层,在帮助基层医院学科建设的同时培养、培训基层医疗力量,才能惠及更多的百姓。”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贾喆的这种永不褪色,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一定会让第三医院更受百姓欢迎和信任,第三医院也一定会为患者提供高效的医疗水平、贴心的服务、便捷的诊疗流程。


作者:乌兰察布市日报记者 郭颖

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院长 王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