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览

许建屏:从心脏外科到心脏中心的转变
2019-08-16 10:01:40

心脏中心一般都拥有最先进的心脏监护设备,最强大的科室阵容,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精湛,学术优势明显,综合专业水平高。在以合作为基层的组织架构建设上,患者入院时接受多学科评估,各科室公开、客观地讨论最有利于患者健康的治疗方案,让患者从一开始就接受最优的个体化诊疗。

为什么要做心脏中心?心脏中心运作的优点是什么?怎样搞好心脏中心?2019相城论坛暨第五届常春藤健康产业峰会心脏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分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外科主任,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监事长许建屏,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脏中心为例,做了题为《从心脏外科到心脏中心的转变:阜外到北大国际》的演讲,交流了对心脏中心团队建设和医生培养方面的体会和看法。

一、为什么要从心脏外科向心脏中心转变?

1、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临床医疗由原来的按专业治疗方式转变为以疾病为中心的治疗方式。
2、心脏内科外科的诊疗手段交叉、互补,各有所长。
基于目前诊疗手段的变化,原来的病人是心内科、心外科各个科的治疗,现在则变成用什么方法去治疗的问题。实际上,心脏内科和外科很多治疗手段在疾病的适应症方面都有很多的交叉、互补。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方法都非常好,各有各的特点,各自也有各自的适应症。

例如:冠心病:PCI——CABG
以冠心病为例,治疗时心内科可以做PCI支架,心外科可以搭桥。

瓣膜病:介入瓣膜手术——传统外科手术
原来瓣膜病基本都是外科医生开刀,近年随着介入瓣膜手术的兴起,也使很多介入医生、内科医生深入到瓣膜病的领域中来。

大血管:介入手术——传统开放手术
大血管的治疗方式也是介入手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相互交叉。

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外科手术消融
心率失常的治疗方法既有内科的导管消融,也有外科的手术消融,小切口微创等等。

3、可以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很多种,这就涉及到用什么样的方法对病人治疗是最有利的。心脏中心的设置,也是希望所有相关学科医生在一起,能够把病人的病变分析透,最终选定一个最有利于病人的方法去治疗。

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应该是每个医生追寻的目标。我们为病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首先关系到病人的利益,就是病人疗效的问题;其次,关系到科室发展。只有对病人好,让病人获得一个相对最好的治疗,我们的事业才有可能发展,团队口碑才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播。

4、心内外科医生需要较以往更密切的交流和沟通 
由于学科的交叉,现在尤其需要这样跨学科的交流和沟通。之前,很多心外科的医生不知道心内科医生在做什么、能做什么;心内科医生也不知道心外科医生能干什么。

比如一次内外科医生沙龙上,有一位省级医院心内科主任说“不知道梗阻型心肌病现在成功率这么高了,死亡率降到了5%以下,印象里还以为是50%以上的死亡率。”省级心内科主任的信息都不对称,基层医院可能就更不了解快速发展的医学信息了。

不单是在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就是同专业的心脏专科的医生之间也很不对称。所以,心内外科医生相互交流很重要,看哪种方式的治疗对患者效果更好、更安全,就给病人提供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

二、心脏中心运作的优点

1、方便患者诊疗
检查和治疗都在一起,病人就不用来回跑趟,耽误时间。

2、患者住院在同一个中心(病房),便于心内、心外科医生及时商讨病情,第一时间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
比如心外科医生看完以后再征求一下心内科医生的建议,看心内科的治疗是不是更好或者心内科有什么考虑。心内科、心外科医生能够及时沟通,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治疗效率高,当然疗效也会更好。

3、获取一个好的床位周转率、平均住院日等绩效指标
床位周转、平均住院日是临床工作考核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脏中心2017年8月才成立,非常年轻。原本医院给心外科准备了一个43张床位的单独病房,但是,基于北京现有的医疗资源,在北京再开心外科很难,把规模做大不太容易,我们就提出以心脏中心来做,把心内科从别的病区搬到了本来给心外科的病区,这样心内科心外科在一起人气较旺。目前,病人住院都要等床了。

另外,有些病人适合做外科手术,但是手术时机不成熟,还需要做一些检查调整,可以把这些病人先收到心内科,调整几天之后再转到心外科。这样的话心内科平均使用率、床位使用率等都会获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反过来,心外科的病人在心内科治疗几天,或者说做完手术后,后期需要心内科帮助调整的,也可以转到心内科。这样,各个专业、各个专科的绩效指标,都能够获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4、心脏中心、CICU——节省资源、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培训、培养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脏中心除了把病房放到一起,把重症病房也放在一起。当然,我们心脏中心、CICU护理是一个团队,但是护理的护士有几个人是侧重心脏外科的。如果心外科的病人不多,可能这些护士就会排到心内科照顾一些病人。而医生则内科就看内科的病人,外科就看外科的病人,但具体工作中,心内心外科医生之间仍相互参与制定治疗意见,相互观摩学习、沟通交流。

从医护人员的培训、培养来说,比较节省资源,效率也比较高,实践证明这样的运作还是很好的。

5、有利于心内、外科共同发展
在工作中,心内心外科在一起,有学术上的交流,管理上的交流和流程上的交流,最后能够给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大家共同提高,这种形式有利于心内、外科共同发展。

三、怎样搞好心脏中心

一、建章立制,保障医疗质量
尽管都是心血管专业,但还是跟传统心内科工作和心外科工作有很大差别,怎么很好的结合,又要保证质量?需要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比如制定病房工作手册、心脏外科管理细则,心外科ICU规章制度,心外科病房规章制度等,保障医疗质量。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脏中心有些东西是基于阜外医院的模块,再结合自身实际做了一些修改,在团队里严格执行。

有了规章制度来保障,就会避免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一些想法很随意去做,就能够把大家的一些东西统一起来。

另外,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脏中心经过北京大学的认证,确定为北京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从今年开始就招收医学院校的学生实习,因此,会陆续出台一些规章制度,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或者实习过程中有一些参照。用这些大家共同遵循的制度,来保障医疗质量。

二、开设心外科新技术

比如,在心脏外科开展特色项目:微创及介入心外科,先心病的介入治疗等。

三、培养适应现代医疗形式的人才

1、怎样看待微创、介入等各种新技术
就外科来说,目前有很多的新技术蓬勃发展,我个人的体会就是,新技术很好,外科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一定要掌握。如果不会这些技术,可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2、现在的微创、介入等新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外科方法
目前所有的这些新技术,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都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的外科技术。一些简单的手术可以用微创、介入的办法助力,真正复杂的病变,还是要传统的技术来做。因此,我们在培养医生的时候,既要让他们掌握传统的技术,还要去学习新技术。但掌握传统的技术和一些复杂的外科技术,这是外科医生的根本。

很多东西还是代替不了外科的手术。我个人的担心是,目前大家都觉得微创、介入这些方法是主流,那这么干几年,年轻医生们也许都不知道有些病手术能够解决,还有比介入更好的办法去治病。所以我认为,有些病尽管可以用介入新方法去做,但绝没有外科手术方法效果好,特别是中长期效果。目前看来,很多传统的外科方法疗效是更确切的。

3、应该严格掌握好适应症
去美国学习时我了解到,尽管美国的主动脉瓣的介入植入把适应症降到了中低危人群,但很多单位所做的患者年龄全部大于70周岁。我认为各种新技术都是好的,但是一定要把握好适应症,只有把握好适应症才能够给病人提供一个很好的治疗。

四、心外科医生如何成长

1、需要有完善的培训体系
2、练好外科基本功,掌握、精通心外科基本技术
3、提高常规心血管手术的技能和水平,避免心血管外科水平下降
4、努力学习掌握各种微创心血管手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