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览

针灸除病效果佳,银针好比合欢花——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王军主任
2014-07-13 08:21:00

那是一个周四的下午,已经是四点多了,东直门医院门诊三楼针灸科门诊的走廊里依然排满了等候针灸治疗的患者,在第八诊室里,依次摆放着的五张针灸诊疗床上分别有五位患者正在接受针灸治疗。诊室的另一侧,有一位研究生同学正在询问着来诊患者的病情,而王军主任正背对着门口仔细的揣摩着一位患者的脉象。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此刻,觉察有一丝微风吹到他的背部,转过头来,王军主任非常吃惊的看到,从门缝中探过一张面色黧黑且显得非常疲惫的面容。根据执业经验,他初步认定这名患者有慢性胃病。

 

“大夫,可以给加号吗?挂号室说已经没有针灸科的号了。”声音从门缝里轻轻的飘进来,刚好可以让离她最近的人听到。王军主任定了一下眼神,感觉到她的痛苦和无助,她肯定是费了很大的力气赶来就诊的,作为一名医生,职业责任心悠然而起,为患者解除病痛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王主任简单的问了一下她的病情和就诊目的,然后给她一张加号凭证。

 

 

 

十余分钟后,患者手持病历回来。患者叫赵衍青,女,63岁。通过问诊,王军知道患者目前有两种疾病需要及时解决,一是睡眠障碍40余年,每天夜晚需口服2片安定方可勉强入睡3-4小时,二是严重的慢性胃病,一年前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由于长期睡眠障碍,导致患者精力严重受损,精神不济;严重的慢性胃病则导致消化功能极差,不能发挥“后天之本”的作用,出现长期腹胀,稍稍进食甚至饮用中药即感腹胀难忍。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不能进食中药,否则饮入即吐,长期以往,患者身心疲惫,生命质量严重受挫,更有甚至,患者家中有残疾子女需要照顾,兄长刚刚因重病生命垂危,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围困之中,患者有轻生的念头。

 

面对这样的患者,作为医生首先要做的是增强患者对治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对生活的勇气,同时通过针灸治疗,尽可能快速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王军主任制定了一份针灸的治疗计划。首先,要宽胸解郁,舒心安神,针刺神门、内关、太冲、百会等穴,在治疗的同时,通过跟病人聊天来来进一步了解病情。针灸治疗后,患者顿时自觉心胸舒缓,内心有愉悦感,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笑着告诉患者,这第一次治疗相当于送给你一束花,不过不是玫瑰花,而是中医里用于宽胸解郁的“合欢花”。

 

在以上治疗之后,接下来王主任继续为患者脾胃虚弱证进行了认真的调理,重点选取足三里、中脘、三阴交、天枢、支沟等穴以健脾养胃、通调腑气。患者身体消瘦,一般认为,这样的患者不能接受强刺激,容易引发晕针,甚至加重病情,而采用非常轻微的刺激,施用针刺补法并留针。在留针过程中,患者酣然入睡。

 

 

三天后,王军主任的门诊时间,患者再次来诊。此时,患者表情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疲惫的面容已经消失,面色虽然仍然有些偏黑,但已经明显增加了光泽。患者诉说,上次针灸以后,夜间饱饱地睡了一个觉,多少年来从未有过的,吃饭后腹胀感明显感觉减轻,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来投入工作和护理家人。从她的言语表情可以看出,她不仅对她的病情有了治愈的信心,对针灸产生了信赖感,也对工作和生活有了新的希望。

 

继续给她针灸治疗,继续安神解郁,继续健脾养胃,同时耐心的解释病情,告诉她病情的变化,让她有更大的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睡眠逐渐改善,消化功能好转,长期服用安定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王军主任告诉患者,由于长期服用安定,睡眠对其产生了依赖,因此要逐渐减量。患者由每天口服2片减到1片,再减到半片,最后减到1/4片,并最终完全停止服用。她睡眠改善后,她曾先后介绍两位患有失眠的同事来接受针灸治疗。

 

她坚持治疗,每周2次,每次都是兴致勃勃。大约半年以后的一次门诊,患者来诊时面带喜色,她非常兴奋的告诉王军主任:“我的胃已经明显好转,肠上皮化生消失了。”接着她把最新的胃镜报告单拿给他。

 

“慢性浅表性胃炎”,这是最新的报告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前后两次报告均由北医三院同一位主任医师诊断,那位主任医师也感到非常吃惊。在半年的时间里,单凭针灸,没有任何其他的治疗,胃部的肠上皮化生居然消失了。太不可思议了!

 

胃肠上皮化生一直被认为是胃癌的前期,是很难逆转的一种病理变化。在没有口服西药和中药的情况下,经过半年的针灸治疗,便可得到逆转,这不得不引起王军主任对疾病的治疗,尤其是疑难疾病的治疗进行深刻反思。在医学上,所谓的难治性疾病均是相对的,任何疾病当医疗水平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均可由“不治之症”变为“可治之症”。对待治病的态度,王军主任一直坚信中国古人的两句话,“言久疾不可取者,非其说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这两句话均出自《灵枢经》第一篇,它时刻教导王军主任,经年久病,只要治疗方法得当,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治愈;目前的所谓的“不治之症”,只要你潜心钻研,总有一天会找到解决方案的途径。在春秋战国之前的年代里,在社会综合医疗水平比较低下的年代,中国的医疗手段以针灸为主,那时候人们尚且有如此的胸怀,时至今日,更应当为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

 

想到这里,王军主任禁不住写下了两句绝句:针灸除病效果佳,银针好比合欢花。经过针灸治疗后,不仅患者疾病得到了解除,更重要的是,患者心情愉悦。作为医生,王主任发自内心的感到无比的喜悦,既为患者的康复感到喜悦,也是为自己的胜利成果感到无限的欣慰。就像一束漂亮绽放的合欢花摆在患者的面前,同时也尽收自己的眼底。

 

毛泽东主席有句话时刻激励着王军主任: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他常对学生们讲“针灸疗法具有数千年的历史,这是中国的祖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一定要好好的继承,好好的发扬”。的确如此,只要你善于挖掘,只要你去挖掘,中医这片沃土里蕴藏着的宝藏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医师简介

王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王军,男,汉族,山东文登人,1976年4月生。先后师从高树中、赵吉平获得针灸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委员、北京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理事、北京针灸学会穴位贴敷分会秘书、中国老年学学会医药保健康复委员会委员。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会员。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点校《针灸甲乙经》和《理瀹骈文》(人民军医出版社)等古典著作,主编《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HERPES ZOSTER》(人民卫生出版社),参编卫生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主持科研课题5项,其中省部级课题1项,局级课题1项,参与重大课题多项。

 

重视针药结合,内外并治,擅长治疗头痛、失眠、颈腰椎病、膝关节痛、中风、面瘫、月经病、更年期综合征、不孕不育、阳痿早泄、慢性疲劳综合症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