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览

科学与艺术的碰撞 灵感与匠心的融合 ——常春藤联盟第四届健康产业论坛 专访詹启敏院士
2018-05-28 09:23:56

第四届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健康产业峰会上,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聆听他对科学、人文和艺术的感悟。


科学与艺术在巅峰握手

微信图片_20180528092807.jpg

詹启敏院士作为常春藤论坛暨第四届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健康产业峰会大会主席,经过与联盟成员多次沟通,将本次论坛的主题定为:医学·人文·艺术。 “科学与艺术在巅峰握手”,这是詹院士的微信签名档。他认为常春藤论坛不仅要有针对性地探讨医学科研话题,更要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相融合。


他在阐述科学与艺术两者的关系时说:“科学和艺术既有各自独立的发展轨迹和完整的结构体系,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和惊人的共性。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科学与艺术结合可以帮助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能够同时用两者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事物,为我们正确和客观阐释自然奥秘,形象地展示自然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因此,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能够产生新的思想和知识,并且能够完美展示这些知识和成果。科学家可以通过艺术来触动科学的灵感,而艺术家的独特匠心也是科学精神的完美诠释。”

对于医学的未来发展,詹院士表示说,科学的发展让我们更多地认识自己,在未来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道路上,人文和艺术的作用不仅不会被削弱,还会更加深度地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尽管很多医生的医术很高超,医德也很好,看过很多病人,但是在整个疾病人群里边,任何一个个体的医生看过的病例都是有限的。大数据可以把上千万份的病例都放到里面去,包括我们基因组的数据、蛋白质组的数据、免疫的数据,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我们的疾病、康复、治疗、养老等数据。于是,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大量医疗数据和病例,更好地作出诊治。未来医学一定是朝着‘人工智能’和‘智慧医学’方向发展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就不需要医生了?我觉得不是,未来不仅依旧需要医生,而且更需要有人文和艺术素养的医生。因为智慧医学只是在后台做支撑,它永远不可能来到前台,它的案例来自医生,它的高度在于人的智慧。但这也对未来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医生要不断学习最前沿的科学,而且要具备更好的人文素养。我常常讲,医疗更多的是‘有时治愈,经常关怀,永远安慰’。生命在医生面前是神圣的,也是至高无上的。人文是医学的一只翅膀,我们一定要重视医学人文。”


与常春藤人才培养理念“一拍即合”

微信图片_20180528092820.jpg

詹启敏院士是第二次与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携手,鼎力支持健康产业论坛。说起与常春藤的机缘巧合,詹院士以琴曲《高山流水》来形容彼此的默契。


常春藤论坛一直致力于探讨医学人才的吸收和培养,旨在推动我国医疗健康事业全面发展,加强临床医学与医学科研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区别国内其它医学专业论坛,常春藤论坛除了加强医学各学科专项技术交流外,更加注重对医学人才的开发与扶持。而这一理念与詹院士长期以来对医学的人才培养观念不谋而合。詹院士倡导要首先培养卓越优秀、具有临床胜任力的临床医生,优秀的药物研究、公共卫生,护理专门人才;更要培养面向未来医学,引领未来医学发展的精英人才,这些人才具有临床优、基础厚、后劲足、科研强、通识宽、国际化的特点。希望他们可以成为我国在现代医学发展中,杰出的临床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和优秀的社会人文学家。所以,当詹院士与常春藤相识相知后,自然“高山流水觅知音”,双方愿意一起为倡导医学艺术生活,弘扬医学人文精神而做出贡献。

微信图片_20180528092824.jpg谈及对这次论坛的期望,詹院士说医学人文是一项长期的培育工程,不能仅止步于一次论坛。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让更多医者达成一致,汇聚各方更多力量,大家探讨出一套完整且系统的宣讲方案,共同为培养及提升医生的人文、艺术素养而努力,从而惠及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