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览
《医道》文章节选:让我摸摸吧?——记外科大夫的手
2015-03-30 17:07:00
如果你见到一个中年人,文质彬彬,却不失果断,同时,他的双手干净,指甲不长,边缘修剪出美好的弧度,皮肤苍白而松弛,不论胖瘦都干燥得几乎要开裂出小痕,明显比面容苍老,那么他很有可能是一位外科医生。夏天,当他穿短袖衬衫的时候,手部的这种观感会一直向上延续到上臂,肘关节以上大概一拳的位置,那是长年反复的手术前清洁留下的痕迹。
一般而言,外科大夫对自己的手都格外有自信。普外科的一个老大夫,接诊了一位体检筛查出来的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让我摸摸吧?”搭手一摸,即刻有了结论,结节的大小、性质,直接写在病历上,等到B超结果出来比对,分毫间的事儿,毫厘不差。私下里问,怎么敢不等B超结果出来,就直接落笔写病历,老大夫头微微一扬,嘴角微微一翘,“那是我三十年的积累,三十年,没干别的,就琢磨了这么点事儿,摸了多少病人才摸出来的手感。”顷刻间,带教的小大夫们个个倾倒,拜如天人。因是朋友,私下里再问患者,患者由衷地说,“他摸得跟体检的小大夫真是不一样。就让你咽吐沫,分几下咽,别咽恶心了,你一边咽他轻轻地一边揉一边在脖子前面摸,按一按停一停,动作很轻,一点都不疼。当然,比B超更是舒服多了。”
医院是一个非常论资排辈的地方,讲究“老”,因为医学首先是经验科学。这一点,也许跟其他行业不大一样,比如IT业、广告业的朋友,初跟大夫打交道,甚至会有些不适应。一家医院、一个大夫,见过多少病,治过多少人,能看明白治好什么难度的病,都靠着扎扎实实的积累。“年资”这词,熟悉医院的人绝对烂熟于心,高年资的大夫在低年资大夫面前,具有天然的权威感,有“年”才有“资”,“年”是“资”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没有一本板砖一本板砖地啃过嚼过内外妇儿经典教科书,没有一个病例一个病例从跟班到决策过危急疑难案例,没有一台手术一台手术从拉钩到主刀在外科浸淫下来,是谈不到资历的。在此之上,当真达到了庖丁解牛批郤导窾依乎天理,才有可能谈到诸如“创新”之类的话题,再上一个境界。所以,一家医院,若是百年老院,必有其过人之处,在这样有老传统的医院里,一个大夫若被同行称为“老大夫”,多半不只是因为年龄,而是一种尊称,称其医术高明,德艺双馨,换个通俗的词,叫手艺好,活儿好。
从一个医学生开始接触外科,第一次进手术室,到分科选择外科,再到成长为一个外科“老大夫”,如果一台手术算是一锤子,那么说“千锤百炼”,绝对是保守估计,仅仅在住院医阶段,三年里平均每天三台手术,就达到了这个数。这也符合管理学的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只是应用在医学界,一万小时距离超凡还很遥远。
又一次,其他大夫主刀的手术,胰腺不明赘生物的开腹探查,术中冰冻病理,老大夫中途被请去会诊。换手术衣,消毒,刷手,一切行云流水。这次是先围着护士递过来的标本,左看右看,远看完了凑到鼻尖看,端详半天,然后带上护士递过来的手套,用止血钳轻轻碰着标本,体会着金属碰撞的感觉。这时候,“让我摸摸吧?”把石头混杂着肿瘤的标本拿在手里,细细摸着,感觉着,半晌摇了摇头,小声嘀咕着像是跟自己说“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没见过啊。感觉不像良性。”二十分钟后,冰冻结果出来,恶性肿瘤,建议扩大范围切除。我问过老大夫,怎么判断的,他只说,“我的手很适合做手术,是什么,上手一摸,比看还管用。我的手比心有定力。”
我本来想继续探讨这个用手和用心的关系。在我看来,这个用手摸的感觉,也是要走心的,没有无数次用心的感觉、记忆、对比,怎么能形成这种手感?没有理性上对患者总体情况的把握,没有对术中所有风险的预见和防范,怎么能到搭手摸的这一步?可是当我再看老大夫还没有完全从手术中回过神来的回味的表情,我突然想到“无他,唯手熟尔”,跟这样骨灰级的老大夫更多地讨论技术层面的问题,仿佛是对他所营造出来的那种享受行医的艺术感觉的破坏,于是我跟老大夫说,“这个包裹你帮我包一下行吗?”不出所料,干净利落地包好,一个漂亮的外科手术结。
文/杨霁楚
北大医学部在职教育培训中心教学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