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览
吴永波:去中心化思维在社会组织中的应用
2024-08-30 14:54:00
今年是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以下简称常春藤联盟)成立的第10个年头。
回首这十年,活动丰富多彩,硕果累累。
常春藤联盟帮扶了33家市县级医院的学科建设,涉及17个学科,建成重庆万州、四川广元、黑龙江宝泉岭等多个学科建设示范点;共建共管两家县级公立医院,让老百姓大病不出县,受惠人群达10余万人次;常春藤无痛分娩基层行,走过10省24站,培训医护人员7000余名;星星计划共举办自闭症家长成长论坛11期,3000余自闭症家庭受益;健康大义诊27次,北到中俄边界的宝泉岭,南到西藏的尼木尼玛;健康大讲堂28次;健康进校园19次;7次健康产业论坛;7次大型公益晚会;8次周年庆典;常春藤舞蹈队、合唱团、足球队周周训练,频频出镜……
很多人好奇,常春藤联盟就是一个民间自发组成的社会组织,没有政府拨款,没有企业挂靠;核心成员都有本职工作,并且业务繁忙;秘书处就4个专职人员;常春藤哪来那么多的经费、时间和人力开展这么多的活动呢?
答案之一就是“去中心化思维”。
所谓去中心化思维,是一种不需要依赖特定中心主体的系统或结构,允许各组成部分独立自主地运作,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整体功能。这种思维方式强调的是分布式和协同作用,而不是单一的中心控制或决策。
采用这种思维,意味者联盟主席不是中心,而每个会员都可能成为中心。会员之间的联系是网状结构,不是金字塔结构,也不是放射状结构。
具体操作是:
1. 会员大会确立连接原则和规则,包括制定联盟章程、社团文化等。社会组织等章程制定大同小异,几乎无一例外强调会员人人平等,十分契合“去中心化”;更重要的是文化建设,能让多中心杂而不乱。常春藤文化:秉承“诚信、实干、规范、公益、高端”价值观,以“人才”为核心战略,通过构建“医护人员温馨家园、社会友人安全港湾、医疗健康诚信社区”,来实现“让医者尊严、让患者尊严”的社团使命。常春藤联盟每个中心所从事的活动必须符合常春藤联盟的文化。
2. 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以“常春藤无痛分娩基层行”为例,该项目由北大医院曲元和尹玲教授发起,旨在通过深入基层授课、调研、实操指导等方式帮助基层医院无痛分娩率的提升。这是两位教授的梦想,她们投入巨大的资源和精力参与其中,包括筹集活动经费、组织教学专家、制定活动日程等。常春藤联盟则以品牌、政企资源、媒体资源、可行性策划等方面全力支持。
3. 项目单独核算。各项目发起人具有该项目的财务支配权。以常春藤舞蹈队为例,舞蹈队负责人卢薇薇老师决定舞蹈队经费等使用,可以购买演出服装、租用场地,当然也能给自己发劳务。常春藤联盟不向任何项目拨款,也不固定秘书处人员参与项目主要运作,但会帮助舞蹈队去获取企业资助。
4. 帮助各中心建立连接,增加信息沟通,增加互信。如“星火计划”为共管医院培训学员;常春藤公益晚会走进共管医院所在地助力当地乡村振兴,也间接为医院等共建共管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等。
去中心化思维进行社会组织运作的好处是:
1. 会员的粘性增强:因为都是中心,感觉常春藤联盟就是自己的家,会员愿意投入时间在其中。
2. 活动多:各个会员和会员单位都可以发起项目,所以才形成基层帮扶的三大系列,六大公益活动,三个兴趣小组,三个系列品牌会议会展等;
3. 省钱:各项目发起人具有财务支配权,而项目钱又是有限的,因而项目发起人一般会精打细算,特别节省。再以舞蹈队为例,开一个隆重的100人的新年舞会总的花费只有6000块钱。
4. 省人力:各项目发起人喜欢使用对本专业熟悉的人员。如常春藤星星计划:北医六院郭延庆教授使用对就是他在专业协会的人员,开展了常春藤11期的孤独症儿童家长培训活动。
去中心化思维进行社会组织运作需要注意的地方:
1. 避免两个极端:一种是不闻不问。不考量各中心进行的项目是否符合常春藤联盟的价值观、愿景和使命,是否合乎组织程序。这样很容易让整个联盟杂乱无章,很多违规项目野蛮生长,对整个集体造成重大伤害;另一种是疑神疑鬼,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总是放心不下,克制不住插手其中的欲望。这样让各中心独立运作名不副实,逐渐对常春藤联盟失去信任,造成项目夭折。
2. 放下执念,顺势而为。有时候项目早期进展很顺利,慢慢也有了品牌。但后期以为一些条件的改变,该项目举步维艰。这时候,总有一种冲动,组织应该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救一救该项目,从而越陷越深。因为每个项目总有结束的那一天,到必须结束的时候,再努力也枉然,要学会接受。当一些条件发生改变,致使项目进展困难的时候,要谨慎评估,适时结束。放下执念,顺势而为,避免盲目坚持,造成巨大财力损失。
以上是我们进行社会组织运作中应用“去中心化思维”的一点心得,希望能为有志于参与社会组织管理的同仁们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